(原标题:马明哲深层考验:平安业绩大增竟是跛足疾行丨读财报)
文丨林雨秀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700字)
【正经社“保险之道”观察之四】
中国平安似乎已经走出了持续四年的疲态,重新走上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10月21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其保费收入、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三项重要指标的同比增速均实现大幅反弹。
最引人瞩目的是归母净利润,实现了36.09%的同比增速——该数据上一次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速还要追溯到2019年前三季度。随后的四年间里,则一直是负数。
对此,和另外几家A股上市险企三季报中所坦陈的一样,一部分可以用权益市场回暖和新会计准则实施来解释。
但是,正经社分析师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显然应该从前几年改革所释放的能量中去寻找。
不过,前几年的改革还是留下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没能解决。比如,早年不得已实行的“块块模式”导致的内控力不足问题仍然是公司管理体系一个突出的短板,突出表现为分支机构不断违法违规而遭到监管部门处罚。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的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包含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和平安健康)因违法违规共收到126批罚单,累计被罚3368.46万元,仅次于中国人保(包含人保财险和人保寿险)的131批罚单和3834.50万元罚款。
如何进一步提升内控力,避免继续跛脚疾行,是马明哲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最赚钱的国内险企
截至10月底,五家上市险企陆续公布了三季度业绩,中国平安原保险保费收入、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拔得头筹;纵向比较,中国平安的三项指标增速与过去的四年相比均实现了大幅反弹,表明过去几年的改革已初见成效。
根据财报发布的数据,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达6891.75亿元,同比增长8.4%,而2020年至202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973.40亿元、7603.33亿元、7691.40亿元和8006.9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仅为0.3%、-4.6%、1.6%和4.1%;实现营收7753.83亿元,同比增长10.0%,而2020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12183.15亿元、11804.44亿元、11105.68亿元(调整前,调整后为8803.55亿元)和9137.89亿元,同比涨幅分别仅为4.2%、3.1%、-5.9%和3.8%;表现最抢眼的归母净利润达1191.82亿元,同比增幅达36.1%,而2020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0.99亿元、1016.18亿元、837.74亿元(调整前,调整后为1110.08亿元)和856.6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仅为-4.2%、-29.0%、-17.6%和-22.8%。
中国平安不是唯一一家实现三项指标同时增长的中资险企,但不管是原保险保费收入还是同比增速,均名列榜首。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达到了6082.51亿元、5689.16亿元、3694.12亿元、1456.4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1%、5.2%、4.6%和1.9%。
营业收入依然被中国平安拔得头筹,高出位列第二的中国人保约65.1%,但10.0%的同比增幅明显低于新华保险的72.9%、中国人寿的54.8%、中国太保的21.3%和中国人保的12.2%。
虽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同样明显低于中国人寿的173.9%、新华保险的116.7%、中国人保的77.2%和中国太保的65.5%,但中国平安依然保住了国内最赚钱保险公司的名声,归母净利润高出名列第二的中国人寿约14个百分点。
对于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五家A股上市险企的财报均坦陈,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增长,是前三季度业绩表现耀眼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第三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营收同比增幅分别达29.73%、124.68%、28.46%、44.21%和297.8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151.29%、1767.11%、2093.57%、173.57%和2301.15%,明显受到了三季度A股市场突然转暖的影响。
2
减员提质初显成效
保险企业净利润增幅扩大一定程度上还跟2024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关。
有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险企净利润的波动幅度。资产端,新会计准则使更多金融资产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可能导致净资产和净利润波动变大。目前来看,险企仍会把大部分投资资产计入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收益),如此一来,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利润。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幅受资本价格波动的影响较于另外四家上市险企是比较小的,因而我们可以合理推定,其经营业绩增长应该还有原因可寻,特别是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的大幅上升。
根据中国平安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提供的数据,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贡献了65.27% 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和67.91%的归母净利润,那意味着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表现会直接决定整个集团的业绩。
中国平安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8%和35.0%,前者明显高于整个集团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后者略低于整个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不过已足以说明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业绩增长对整个集团业绩增长的拉动作用。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按照财报的说法,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增长,主要应归功于持续深化“4渠道+3产品”战略,全面加强渠道建设,提升业务质量。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前三季度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了31.6%,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了54.7%,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了68.5%。
“4渠道+3产品”战略,是中国平安2019年启动的寿险销售与经营改革的核心内容。
本次改革被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视为“引领世界百年寿险销售和经营的革命”,主要目的是要克服2018年以前寿险行业盛行的代理人拉人头入职、以代理人为客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2021年至2023年被定为改革三年战略执行期,期间中国平安推出了“4渠道+3产品”的新发展战略,简而言之就是要减员提质。
新战略实施后,中国平安的代理人规模从2021年的60.03万人逐年下降到2023年年底的34.7万人,2024年6月底又进一步下降到30.8万人,三季度略有回升,增加到36.2万人;而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则从2021年的20%逐年上升到2023年的89.5%和2024年上半年的36.0%;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从2021年的-7.8%上升到2023年的40.3%和2024年上半年的10.8%。
3
一次性被罚1150万
实际上,自中国平安1988年成立以来,改革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而过去38年间,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打破“块块模式”,建立“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模式。
“块块模式”是中国平安创立之初向全国扩展业务的时候,为了获得区域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地方资源而采取的拉地方主管部门和重要机构参股、绑定地方“实力派”,从而形成的以各地分支机构为管控中心的管理体制。
开疆拓土的时期,该套管理模式的确显示出了极大的威力,因为分支机构拥有很大的经营决策权,所以决策效率高,容易调动一线业务团队的积极性。但是,当公司发展进入稳定期,弊端就很快显现出来了:一是分支机构的经营水平依赖领导个人、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二是各地的知识经验得不到分享与传承;三是多头领导,公司内控力不足,风险管控难,比如中国平安内部就曾发生过员工偷盖印章,造成严重后果的案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平安决定采取措施理顺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管控关系, 不仅要效率,还要管控好风险。具体做法是逐个说服区域股东把股权转投到总公司,从而实现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绝对控制,“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模式就此确立。
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为后来的一些列改革打好了基础,包括2011年正式推出的声势浩大的“万佛朝宗”计划。
所谓“万佛”,就是所有业务单位、改革项目与系统;“朝宗”,就是集合公司最好的资源、集合所有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账式服务”的目标。该目标,是马明哲构想的涵盖了寿险、产险、年金、健康险、银行、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基金等所有业务领域的综合金融帝国。
但是,这次改革没能彻底解决内控力不足的问题,分支机构违法违规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正经社分析师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处罚信息统计,2020年至2023年,中国平安分别被罚款3231.5万元、3844.8万元、1912.9万元和2971.8万元。2020年和2021年,被罚金额仅次于中国人保,排名中资险企第二位;2022年和2023年,被罚金额略有下降,在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之后位列第三。
2024年前三季度,又以3368.46万元的罚款金额上升至中资险企第二位,包括5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的两张罚款金额合计达1150万元的大额罚单。两张罚单分别是给平安财险和平安健康险的,前者因内控管理不合规等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595万元(总公司515万元,分支机构80万元),12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1万至11万不等的罚款;后者则因修改公司章程未报监管部门批准等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处以555万元罚款,8名相关责任人被罚款4万至21万。
4
消费者投诉重灾区
与此同时,平安保险还成了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正经社分析师根据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定期发布的通报统计,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包含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和平安健康险)消费者投诉量分别为23219件、25486件、20488件和4101件,除了2021年略低于中国人保的25980件,有全国统一公布数据的年份,大多均明显高于中国人保,位居国内险企消费者投诉量第一位(同期,中国人保的消费者投诉量分别为14598件、25980件、10904件和2044件)。
另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截至11月11日,针对中国平安的消费投诉已达47934件,明显高于另外两个“老三家”(中国人保为7472件,中国人寿为5018件),而投诉的重点包括误导消费者、拒绝理赔、业务员违规、收取高额保费、乱扣款等现象。
1998年以来,马明哲曾多次公开宣称,平安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世界领先的以保险为主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
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当然不应该体现为只会赚钱,还应该体现为为消费者提供满意度更高的服务。中国平安自创立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革正在向自己的目标高速迈进,但是如果服务质量的短板不能及时补齐,跛足疾行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下一步,就看马明哲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中国平安(SH601318)$$中国平安(HK|02318)$$中国太保(SH601601)$